2007年4月1日

點擊本欄下載《國光》pdf 完整版本

 

目   錄

名人誌

董建華的母校情

會務資訊

本會修改章程及新一屆理、監事會選舉公告

修章帶出了校友會新貌(黎保裕)

會務追蹤

力促交流  加強聯繫──主席鍾柏生談會務大計

嶄新的《國光》 躍動的會務鍾柏生

修改會章 意義深長鄭官傑)

志同道合 不區年齡(吳國權)

梁愛詩勉校友毋忘校歌

校歌考

滄桑八旬 活力永存 ─黎保裕校友為校歌歌詞釋義(熊德鎏)

精英錄

孟金瑤:事業深造兩豐盛(黃潔玲)

附: 金瑤小傳

會務追蹤

新高中藝術教育論壇成功舉行(李頌明)

梁治球老師安享晚年(趙善能)

06年校友聯歡盛況空前吳柏富)

會員動態

「十年一慶」活動拾穗吳柏富)

 


董建華的母校情

 

董建華校友在1949年9月就讀中華中學初中一年級乙班﹝群社﹞。當時他家住九龍,所以是寄宿生,在母校度過了三年的寄宿生活。

三年初中寄宿生涯

在1952年夏天初中畢業後,他往外地繼續升學及工作,同屆同學與他一直沒有建立聯繫,對其樣貌亦日漸模糊。

直到四十四年後即1996年的夏天,他參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勇社和群社部分校友歡宴定居多倫多的莫柏蒼﹝勇社﹞來港聚舊時,大家紛紛打聽董建華是否就是當年共學同寢的那位校友。莫柏蒼說記得他常常雙手插袋,沉實冷靜。但大家始終未能有個肯定的結論。幾天後,當年群社的班長湯應權校友拿出初中乙班畢業照出來重新辨認樣貌時,才真相大白。

「小築」共話師生情

董建華校友一直惦記母校,早於1997年他作為候任行政長官期間,就特意邀請芬師母﹝黃祖芬校長的夫人陳國閑女士,「芬師母」是師生對她的暱稱﹞到他的「香島小築」一聚,淺談低酌,共話舊日的師生情誼。

千禧年校慶聚餐時,他蒞臨宴會與芬師母、梁治球等老師相談甚歡。到群社那席看見湯應權就即時說「你清減了」,跟著和各校友細說當年的軼事。席間有人向他介紹從中華中學到育華中學的崎嶇歷史時,他格外細心聆聽,還特別關注到中華中學何時被取消註冊及育華中學如何誕生。

親切童真充分流露

    以後當校慶聚餐時,他若能抽空都來參加,特別是2005年校慶兼群社畢業50周年宴會,他特地前來與同學們一齊主持切蛋糕儀式慶賀。

    董建華校友對母校充滿感情,與師母、老師及校友相處時,他不只面露親切的笑容,有時簡直是童真地開懷大笑,活躍異常,態度自然與輕鬆。

(回頁首)


本會修改章程及新一屆理、監事會選舉公告
 

    中華中學校友會於二零零三年向公司註冊處申請修改本會組織章程,二零零六年七月下旬獲得批准;新章程連同新一屆中華校友會理事名單已於同年九月二日全體成員大會上依章表決通過。 新章程歡迎育華中學校友加入本會成為中華校友會成員,亦歡迎育華校友會理事加入成為中華校友會理事會的成員。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新一屆中華中學校友會理事會依章選出了2006-07年度常務理事會及監事會。茲將中華中學校友會常務理事會及監事會成員名單公告如下:


中華中學校友會有限公司

榮譽會長 鄭官傑

榮譽副會長 賴文輝

顧 問 蘇仕寬、黃麗霞、吳鴻邦

2006-2007年度常務理事會

主 席 鍾柏生

副主席 顏文浩、李郭全、吳國權 (育華理事)
榮譽秘書 吳柏富、祁慶忠 (育華理事)
總務部 江美心、任妙儀 (育華理事)
學術部 趙善能、李頌明 (育華理事)
文娛部 周福明、周偉健 (育華理事)
福利部 梁美娣、曾秀芬 (育華理事)
聯誼部 麥鎮中、沈萬鈞 (育華理事)
司庫/財務小組 顏文浩 (兼)、吳柏富 (兼)、 李頌明 (育華理事)
編輯出版小組 黃潔玲、熊德鎏
 

2006-2007年度監事會

主 席 黎保裕

副主席 陳翰遠

榮譽秘書 熊德昭

委 員 鄭文福、劉倩文、吳鑄坤、凌榮珠

(回頁首)


修章帶出了校友會新貌

修章小組召集人  黎保裕

建校於一九二六年的母校於一九六八年夏天停辦,一九六九年新的董事會成立,原中華中學校長黃祖芬先生膺任新董事會的名譽董事長,學校易名為育華中學。育華與中華,原為愛國教育的一脈相承。

中華中學停辦後,作為校內團體組織的中華中學校友會遵從黃校長的囑咐,向公司註冊處申請為「無股本的擔保有限公司」,一九八二年獲准成立,校友會開始以註冊社會團體的面貌面世,並正名為「中華中學校友會有限公司」。

通過兩內容  突破界限

中華中學於戰前已有校友會的活動,復校後首屆校友會於一九四九年成立,首任理事會主席是本港佛教界知名人士黃允畋太平紳士。黃祖芬校長一直非常重視校友會的貢獻及其工作,母校歷來均以每年的七月一日訂為「校友日」,每年均以校內嘉年華的形式舉行全校慶祝,熱鬧的情況,與學校每年除夕舉行的野火晚會不相上下,同為其後中華全體學生美好的集體記憶。黃祖芬校長於一九四八年特在出版的中華校刊上為「七一」校友日題詞,以校歌為據,勉勵校友﹕「努力前進,前進無徬徨」。

中華校友會有限公司於八二年成立,秉承黃校長的訓示,歷屆理事會不敢稍有鬆懈,二十多年來,會務與聯繫校友的工作猶有寸進。但鑒於多年來情況的發展,校友會於二零零二年提出了修改章程的構想,重點是成員與架構間的改變,其方向是加強中華與育華兩會的合作,彼此作出更大的溝通與支援,並一同謀求兩會今後的更大發展。其後經過多次的會議及討論,集思廣益,特別是與育華中學校友會進行了頻密的磋商,最後於兩會彼此同意下,修章的內容提出了兩項重點:(一)中華校友會歡迎育華校友加入為成員,而其本身的育華校友會會籍保持不變;(二)中華校友會於原有常務理事會的架構以外,加設監事會,並規定需有十年會籍的本會成員方可出任監事會成員。

強化會務 有利長遠發展

中華校友會的修章小組認為:中華校友會成員的成份與組織架構的改變,將有利於中華校友會今後長遠的發展,亦有利於中華校友會本身會務的加強。中華中學校友會歡迎育華校友加入成為中華校友會的成員,亦歡迎育華的理事成為中華校友會理事會的成員,並擔任常務理事。中華育華原為一家,兩校的成立雖有先後,但其實是同一事業的積極延續。修章後育華成員加入了中華校友會,兩者成為一體,再次體認了兩校原是一家的事實。不過,兩會作為註冊社團,兩會各有章程又有其努力的目標,今後當仍保持其一貫的各自獨立的運作,各自謀求未來的發展。

中華中學校友會呼籲校友一本過去的熱忱,繼續支持校友會的活動與工作,校友會常務理事會新加入了帶有育華會籍的成員,為中華的會務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與生氣,校友會表示熱烈歡迎,並呼籲中華、育華校友同樣給予大力的支持。

中華校友會修章、改選以後,帶來了新貌;育華、中華校友會實現了新的合作方式以後,帶來了新貌,二零零七年,適值香港回歸十周年,也願中華中學校友會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這個重大的日子。

(回頁首)


力促交流  加強聯繫──主席鍾柏生談會務大計

新一屆的理事會及常務理事誕生了,這是一個嶄新的理事會與常理會,具有一定的活力,原因有三:第一,本屆加入了育華校友當理事及常理,使兩個會年輕化。第二,修章完成,根據中華、育華承先啟後的歷史,把兩校校友融合在一起,壯大了隊伍。為此,前主席黎保裕校友、顏文浩校友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沒。第三,成立了監事會,更好地監察校友會的工作,也能繼續發揮年長校友的作用。

新一屆理事會,經過兩次會議商討,最後產生了具體執行校友會工作的常務理事會,經過常務理事會第一次會議,進行了各部門分工,各人分工已刊登在本陘滿ㄧ唻ㄡ2頁﹞,並商議了新一屆工作的初步設想。

今後我們的工作是為了促進校友間的聯誼、團結與交流。初步提出在本年度舉辦本地及往內地各一次旅遊活動;舉行一至二次學術講座;辦好《國光》刊物,完善校友的通訊資料;加強校友聯繫,關心校友的疾苦,及每年舉行一次大型聯歡聚餐。詳細計劃,還需各部提出,在第三次理事會通過,才能展開活動。在此期間,希望校友們用書面或電話向所屬屆別的代表多提建議,由他們轉給常理會。期待在大家共同努力、團結協作下,把校友會的工作做得更好。

(回頁首)


 嶄新的《國光》 躍動的會務

主席  鍾柏生

嶄新的《國光》出版了,作為中華校友的代表刊物,過往是不定期出版的。新一期的《國光》在前主席黎保裕校友和黃潔玲校友的精心策劃下,與出版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和集思廣益,以嶄新的姿態,豐富的內容,創新的風格,多姿多采的篇幅,及其可讀性高面世了,請讓我代表理事會及常理會對他們兩位及出版小組人員的努力和撰稿人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希望校友們對這份刊物更關心,多提意見,多供稿件,讓出版小組把《國光》辦得更充實,更出色。

第二要祝賀的就是新一屆理事、常務理事、監事相繼誕生。特別是新一屆理事會及常理會注入了育華校友這股新血,使這兩個會年輕化,增加了活力與新思維,將會促進校友會的工作。本人得到校友們的信任和支持,被選為新一屆的校友會主席,特此表示感謝。我也年屆七十,不論體力和思維都有一定局限,希望校友們繼續發揚中華精神,讓校友會工作做得更好。

新春伊始,祝願校友們新春快樂、工作順利、家庭幸福、身體健康。 

(回頁首)


修改會章 意義深長

榮譽會長 鄭官傑

去年,我們紀念了中華母校建校八十周年。母校是在一九二六年建校的,我入學的年份是一九二七年,當時校舍建於堅道靠近卑利街的那幢全幢的單邊樓宇,那算是第二期校舍,第一期在荷李活道,第三期則遷去堅道近浸信會教堂的現址。當時的學生已有二三百人,當時校長便是芬先生﹝師生對黃祖芬校長的暱稱﹞的先父黃冷觀先生,芬先生也有教過我,當時的老師還有龍實秀、黃燕清、李孝頤、吳肇鐘、黃祖貽等多位。黃祖貽老師是教音樂的,他便是中華校歌的作者,而歌詞是黃冷觀先生撰寫的。

現在我已年過九十了,但我非常高興中華中學校友會多年來的成就。母校是非常重視校友工作的,戰後羅便臣道時期,學校定了七月一日是校友日,每年都有慶祝活動,而中華校友會亦繼承了這個傳統,每年舉行大聚餐,聯絡校友,從不間斷。

今年,也是中華校友會走向新的里程碑的一年,校友會經已完成了修改章程的工作,並得到公司註冊署的批准。我很支持這次修改章程的工作,並希望今後兩個校友會的合作取得更大的成績。  

(回頁首)


志同道合 不區年齡

副主席吳國權

中華育華本是一家,同宗同源。

兩個校友會使老中青三代人走在一起,大家未必認識,卻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們受過同一樣的教育,培養出同一樣深的民族感情,有著同一顆愛國心和社會正義感。我們擁抱過相同的理念,沉醉過青春的激情。數十年來,我們堅持積極奮進,勇於面對困逆,一步一腳印,笑對人生。我們是同一母體孕育出來的一群沒有年齡界限的志同道合者。

隨著中華校友會的章程順利修改,育華校友可以自由加入中華校友會,而我們幾位育華校友會理事更被邀成為中華的常務理事,有機會同一群人生閱歷比我們豐富得多的師兄師姐共事,是我們的榮幸,我們定當盡一己綿力,促進兩個校友會的會務,為大家服務。 

(回頁首)


06年中華、育華校友聚餐致詞

梁愛詩勉校友毋忘校歌

去年為慶祝母校建校八十周年,在梁愛詩校友的倡議下,本會出版了校歌唱片,並邀得陳浩才校友負責製作,如期在去年的餐會上面世。梁愛詩校友在餐會上致詞時,帶領校友們同唱校歌〔見右圖〕,並向陳浩才校友致送紀念品,以表謝意。她的致詞全文如下:

十分高興今晚又能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畢業50/40/30周年。流光如洗,往日上學做早操、攀繩,每年跑步上大風屯等活動,仍然一幕幕重現眼前,但是毫無疑問,能夠說得是中華中學學生的,客氣的講一句,都是很成熟,或者很資深,育華中學的校友也不會太年輕。真的佩服校友會的理事們的本領,為何學校關了門幾十年,仍然可以把同學們號召起來參加每年的聚餐!

我們成長在新中國建設初期,國家曾經走過顛簸的路,有些同學帶蚨 ̄h壯志,回到內地參加祖國建設,被捲進歷史的漩渦。當年香港在殖民統治的教育下,愛國教育被排斥,中華中學和育華中學的學生,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可是,甚麼把我們凝聚起來?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受到校長、老師的薰陶,對自己的國家民族有信念,有責任心,有歸屬感,經得起考驗。我們看到國家的成長,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興,我們覺得驕傲,因為無論在內地或香港,我們都有參與。在最困難的時候,校歌的詞句重現眼前,作為我們的鼓勵。歌詞表達了創辦人黃冷觀先生和我們尊敬的黃祖芬先生對我們的期望和鼓勵。等一會,校友會的理事便會帶領我們唱校歌。有人怕忘記了怎樣唱,沒有問題,我們的學長陳浩才先生是音樂界的翹楚,在他的公子陳東亮協助下為我們製作了錄音光碟。只要你開口,一定不會出醜。

為了表示我們對陳浩才學長的敬意和謝意,我謹代表校友會向他致送一件小小的紀念品。 

(回頁首)


 校歌考

滄桑八旬

─黎保裕校友為校歌歌詞釋義

本刊採編組 熊德鎏

「雲山蒼蒼,海波泱泱……」久違了的校歌聲,慢慢地從追憶中響起。然而,對大多數的校友來說,校歌的產生與箇中真義,大抵都不甚了了吧。

校歌是誕生在「風雨如磐闇故園」的年代,由第一任校長黃冷觀先生作詞,由音樂老師──老黃校長的兒子黃祖貽先生作曲。經過了硝煙瀰漫的烽火洗禮,在爐峰下飄揚了好幾十個年頭,當母校重回香港後,由當時的訓育主任黃紹衡先生配和聲。

那麼,歌詞究竟要表達些什麼呢?為此特地請教剛卸任校友會主席的黎保裕校友,請他詳細解釋整首曲的格式和含義。他說,由於這首曲是創作於二十年代,因此,肯定是受到當時整個環境的影響;也由於這是具代表性的歌曲,因而必然具禮儀性及莊嚴的。對於歌詞的格式,前三段是以四言詩的模式為骨幹,加入了駢文的風格,後兩段則以七言為主。接著,他繼續闡釋歌詞的含意:

第一段:雲山蒼蒼,海波泱泱,翳我中華,奧區名邦,

站在高山之上,只見遠處是遼的蒼茫大地,腳下是一望無涯的海洋,啊(翳──這是助語詞)!我偉大的中華,其國土是多麼的廣大無垠,其名聲是多麼的響亮!

 

第二段:願我學子,長毋相忘,顧名思義,發揚國光。

願每一位中華中學的學生,永遠都不要互相忘記;要記我們學校的名字,更要認識中華,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第三段:藏修息遊,夙夜其毋懈,努力前進,前進毋徬徨,

求學時候,要埋首認真讀書,不要嬉戲分心,直至到深夜,也不要有所鬆懈;要努力前進,在前進中要堅定不移,不要左顧右盼,也不要徬徨不知所惜。

 

第四段及第五段:全面發展五愛教育,千秋萬歲留芬芳,

                            千秋萬歲留芬芳,千秋萬歲留芬芳,

                             中華,中華,聲披萬方!

 

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要在德、智、體、群、美這個教育方針下力爭全面發展,建樹社會,讓中華中學千秋萬歲留下美名,讓我們中華的名聲飄揚至四面八方!

二十年代的歌詞,在今天讀來,依然令人感到那份朝氣與活力。就讓我們重新理解了歌詞的深刻含意後,一起同聲高唱:「雲山蒼蒼,海波泱泱,……」。

(回頁首)


精英錄

26年來4度成功變身

孟金瑤:事業深造兩豐盛 

 本刊採編組 黃潔玲

 

     穿著一身廚子的制服,在同事們聲聲老師的呼喚下,從廚房裡走出來了──她就是本文的主角孟金瑤了。她斯文大方,舉止穩重,一種很難在廚房裡找到的溫文風采,出現在筆者的眼前。

    自1980年夏天育華中學停辦後,原執教鞭的孟金瑤,轉瞬已過了26個年頭,她的生活軌跡亦發生過幾度變身──曾是大小商行裡的秘書小姐;是攻讀秘書、管理、語言等成人課程的常客;是大學校外課程的日語班導師;是本地高等學府裡的高材生;是著名食府總廚的得意門生,炒得一手好菜……

  在人生舞台的青壯年時期,能幾度成功轉換角色,甚至一人同時分飾幾角,而且扮演得十分出色,真箇羨煞旁人,她是否真有獨門秘笈??

 「我並非屬於話頭醒尾的叻女,但憑著好奇心,我幹哪行都喜歡多學點關於那行的知識來充實自己。所以做秘書工作時,涉及到的翻譯、合約、管理等學問,都能在進修中掌握。」那麼說,她的秘方是自覺地自我修煉。

  「經驗和知識告訴我,當秘書不可以太有性格,要學會磨練自己,既要圍護自我尊嚴,又要按上司的要求去做,這是一段很寶貴的能力與性格的鍛鍊過程。特別是我從教師轉業過來,秘書行業使我加深了對整個社會的認識、特別是對商業機構的運作,更學習了處理人際關係。」?

赴東瀛3月 事業轉捩點

  但,秘書這行業又怎能束縛她羽毛日豐的翅膀!1991年,37歲的金瑤,正值當上了大型外資機構副總裁秘書的當兒,她辭了職,隻身赴東瀛,用了3個月去深造日語,並充分利用當地的語言環境,戮力提高日語的表達能力。

  「我十分率性,我愛跟自己的意願走,愛坐言起行,但我同時自律。到日本深造是我的夙願,當時旁人都不理解,難得的是家人支持。」此行也成了金瑤往後專注語言教學的轉捩點。

 以身作則 嚴師出高徒

  金瑤把收放自如的性格,淋漓地帶到課堂上去。她說:「我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但工作時有自己的原則。每次上課,無論是集體班還是私人課,我一定穿著整齊樸實,保持教師的專業形象,不會穿波鞋牛仔褲與學生相見;我要求自己準時上課和下課,這是使學生準時的最佳方法;我不容許學生在課堂上接聽電話,如果有人違規,我立即中止授課……」

  「我愛學生,我要求自己上第三堂時,就能叫得出全班學生的名字,因為成人學生高興老師認識他們,只要叫得出他的名字,他會學得特別投入。」「我從來不會放棄一個學生,只有他自我放棄。」

  這時的孟老師越說越認真了:「當然,最重要是讓學生學到知識,由於自己是學習日語的過來人,我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曾走過的彎路與多年的經驗告訴大家,讓學生學得快些準些。」對於成人學生,孟老師的要求也許嚴苛了些,初時有些學生會感到不太習慣,但到後來卻接受與認同了她,師生間越來越諒解與融洽。

高齡入大 卻學有所成

  金瑤儘管已執教鞭多年,但系統地修讀大學課程、正式拿取學位的心願,卻日加強烈。就在芳齡43的時候,她來了第二次的率性──報讀大學全日制本科課程!結果,香港大學文學院遂了她的心願,在三年內她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課程,以一級榮譽的成績畢業,她的學習態度與水平,不只獲得語言學學系系主任陸鏡光博士欣賞,當徐立之校長通過雜誌的報道得悉後,亦欣然表示:「在我們的學生裡,有這麼優秀的一員,真是難能可貴。」﹝中譯大意﹞

  「現在不少學生都十分功利,選系揀科都只為拿到學歷,考慮的重點是投入多少資源、能得到多少回報等等,以捨難取易為目標;不太考慮自己適合與否、感興趣與否?其實,讀書與做工一樣,沒興趣又何以投入?不專注又怎會成功呢?我的經歷告訴自己,喜歡的不一定有機會做,一旦有機會就要珍惜,學起來也加倍用功。」所以,她能以優異成績畢業,非依仗天聰而全靠後天的勤奮。

  然而,金瑤的5年大學學習生活,是在不放棄原有工作下完成的,這樣做需要嗎?值得嗎?她斬釘截鐵地說:「重投校園學習當然辛苦,當然要付出代價,至於值得不值得,就要由自己去衡量。學習固然可以充實自己,我亦深信今天所學的,將來一定有用,這是我過往的經驗告訴我的。就如過去修讀日語只為興趣,沒有想到今天能成為日語導師。

從不抱怨 減壓有方

  但,金瑤畢竟是步入中年的女子了,這樣操勞的日子不累嗎?對早期的遭遇沒抱怨過嗎?

  答案依然是那麼率性:「對於自己的選擇,我從沒抱怨過。或許有人說早年在『左派學校』讀書和教書,導致後來要惡補學歷,非常吃虧。但我不這樣看,在中學時代就有機會認識祖國和學習中國文化,不用回歸後進行惡補,又何需抱怨?至於說到累不累,我承認是累,就看自己懂不懂去紓解。我的紓解辦法是通過做別的東西來休息和作情緒上的紓緩,譬如去看齣電影、聽聽音樂或到健身室做做運動,就甚麼不如意的經歷都放下了,可以重新振作。」她這種減壓秘笈,比起有些人要瘋狂大吃或瘋狂購物來得少殺傷力,更不用因回家發洩而傷了與家人的和氣。

  她還耐心地補上一句:「我何曾沒碰上極不尊重下屬的老板?但環境再惡劣也總不能動不動就離去,我明白到環境改變不了,但心境是自己形成的,所謂『境由心造,事在人為』,所以我會積極想辦法扭轉困局,我亦從來沒因此而哭過。」說到這裡,孟金瑤把話題一轉,說:「學做菜也是一種休息方式。」

爐火紅紅 悟出快樂人生

  說到做菜,金瑤開心得手舞足蹈,做菜大抵是這位原籍浙江紹興人士潛藏著的興趣與本事,去年復活節假期,她到喜歡光顧的杭州酒家吃飯,忽發奇想,率性地要求參觀廚房,懇求總廚吳瑞康師傅教她做菜,經過幾番周折,吳師傅被她的誠意所感動,終於答應收她為徒。相互的協議是:教的不收學費,學的不收工錢,「上班」的時間自定。

  「爐火紅紅的廚房初時真是很不習慣,工作很緊張;環境又熱又焗又嘈;備料、起菜時要幫忙;有外國人來點菜,自己更要充當翻譯;有空閒才有機會看師傳做菜,師傳亦無暇當面解說,全仗自己領會。這種工作環境和節奏頭三天真是不適應,回家後都吃不下睡不著。但由於自己做得賣力和不放棄,更難得的是廚房和樓面的同事接受了我,因此到第四天就適應了。經過了大半年的磨練,廚藝日益精湛,得到吳師傅的信任,有時也會代師傅做些菜,而且從未試過被『退貨』(偷笑)……」她侃侃而談。

 說到這裡,吳師傳誠懇地補充說:「孟老師做菜很認真,甚麼都要知得清楚,對杭菜本身有認識,又懂得品嚐味道,做菜的悟性好,加上文化水平高,他日最宜寫食經,推廣中國吃的文化。」吳師傳還誇讚金瑤做西式蛋糕也同樣專業。

  「在廚房工作真的很開心,是另一種的休息,簡直是我一天中的『歡樂時光』。自從我學做菜後,由腦力勞動跨越到體力勞動,臉色紅潤了,精神也好了,心情十分暢快。」

  金瑤數十年不懈地學習與工作,憑著驚人的毅力,付出過不少代價,學生欣賞她的教學,她視之為第一種收成;現在的廚房經歷,她喻為另一種收成。

  語出平凡,卻深藏哲理;乍聽似是毫不經意,卻是深思熟慮的使然。她率性,但自律;她嚴謹,但親切;她學有所成,但謙虛謹慎;她平凡,但很突出;她普通,但內含魅力。她所實踐的道理人們不會不懂,但誰也沒有像她做得如此的堅持與完全徹底,大抵她的成功秘訣就在這裡。

(回頁首)

 

附: 金瑤小傳

●1971年育華中學畢業。畢業後留校任教英文及音樂科達9年;

●1980年起轉往商界工作,先後在華資、美資、日資的中小型乃至大型商業機構任職秘書凡14年,職級最高至董事長秘書。工餘不斷進修,先後完成的課程主要有多項秘書課程、管理文憑課程﹝DMS﹞,及英語與日語課程;

●1991年辭去高薪優職的秘書職務,負笈東瀛3個月,深造日語;

●1993年開始以工餘時間,個別教授外籍人士﹝主要是日本人﹞學習普通話;

●1994年辭去秘書工作,以自由職業者身份教授語言,並從事翻譯工作;

●1996年開始在中文大學校外課程部﹝現稱專業進修學院﹞任教日語證書課程,至今已達10年;2000年曾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教授普通話課程1年,2002年起在港大專業進修學院任教日語證書課程至今;

●1997年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雙主修日本研究及語言學,2000年以一級榮譽畢業;畢業論文題目為《上海話與日語的語音比較》;

●2001年再回香港大學繼續深造語言學兼讀碩士學位課程,2003年完成以《粵語中的聲調對學習日語腔調的影響》為題目的論文,取得碩士學位;

●20036月起在酒樓茶室工會職業訓練學校修讀初級與中級專業廚師課程;

●20064月起至今,拜於百年老店「杭州酒家」香港店總廚吳瑞康門下,學做正宗杭菜。

(回頁首)


會務追蹤「黃祖芬基金」惠及教育事業

 

新高中藝術教育論壇成功舉行

學術部常務理事 李頌明

20049月在中華中學校友會主席黎保裕校友倡議下,中華育華兩校友會理事們本著對本地教育的熱誠,就如何運用「黃祖芬基金」開展社會活動進行商議。在黎主席的推動下,兩校友會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決定以「黃祖芬基金」名義籌組第一次的社會性活動──《新高中藝術教育課程前瞻》研討論壇,有關活動與香港教育統籌局及香港文匯報合作,於05430日舉行,具體工作由兩校友會成立的籌備工作小組負責進行。

校友群中 臥虎藏龍

由籌備到論壇舉辦日期不足兩個月,對一群業餘的義務工作人員來說,難度很大;同時資源有限,不可能外聘公關及廣告公司。幸而在校友群中虎藏龍,發掘到一些專才協助,由李明德校友一力義務承擔設計邀請函、信封、宣傳單張及海報等工作;至於發信通知等工作,亦是緊密配合,有些校友甚至全家總動員。在黃潔玲校友的協助下,在文匯報披露論壇的詳細訊息,使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廣為得悉,亦提高了論壇的知名度。

論壇原定在九龍塘香島中學舉行,但事前數天通知因事未能安排。我們在很短時間內找到附近地點──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隨即以電郵、電話等各種可行途徑通知出席的嘉賓及教師、校友等,並對海報作出修改。當天更派出專人沿途作出指引,務求把影響降至最低。

 藝術教育權威學者盡出

論壇邀得教統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嘉琪博士、教育學院高級講師許明輝博士、香港藝術發展局陳載澧博士、浸會大學盧偉力博士及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葉詠詩小姐為主講嘉賓,並由黎主席和前教統局課程發展處總課程發展主任(藝術教育)湛黎淑貞博士分別擔任主持及回應嘉賓;此外邀得文匯報第一副總編輯張晴雲先生和中華中學校友會會長鄭官傑先生(派代表)為論壇主禮。

整個論壇安排得井井有條,報名參加學校有77間,教師及學生共百餘人,而兩校友會亦派出二十餘人擔任現場調控與招待等義務工作。主講嘉賓分別就新高中藝術教育課程發展、全人教育理念中的藝術教育、從藝術教育看全人發展、藝術教育的教育與藝術、通過藝術教育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等角度進行探討,過程順暢,氣氛熱烈,出席之教師、學生亦就關心內容提問,對話富建設性。

集體智慧的出色結晶

此外論壇亦對黃祖芬校長一生對香港教育事業的貢獻作出介紹和表揚。文匯報於論壇後以全版篇幅進行專題報道。簡言之,論壇為教師與教育當局提供了一個專題討論的平台,引起社會及教育界的關注。總括而言,今次所舉行之論壇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一個成功的開始。

(回頁首)


 梁治球老師安享晚年

學術部常務理事 趙善能

20058月,校友會約同中華中學陳伯民老師、蔡一山老師,與黎保裕、賴文輝、麥鎮中、宗家源、陳公亮、趙善能校友,一行八人,前往大埔東華三院船灣安老綜合中心,探望住院的梁治球老師,代表校友會對他老人家長期為香港愛國教育事業作育英才,表達敬意和慰問。

梁治球先生歷任輝社、雁社、群社等畢業班的班主任兼國文科老師,曾多次帶領學生返內地畢業旅行,鼓勵同學們多方面認識祖國。後繼任中華中學教導主任,直至母校一九五八年受港英迫害,藉口「危樓」強行封閉校舍時止。

2000年,中華、育華校友會龍年千禧聯歡聚餐晚會上,梁老師遠從新界前來參加,與各屆校友歡聚一堂,更添歡樂氣氛。

梁老師年近九旬。近年因患中風,癒後行動不便,以輪椅代步,但頭腦清晰,精神很好。言談間,他對目前生活相當滿意,樂觀豁達。院舍工友的關心照顧,家人的經常探望,均令他老懷安慰。

隨後,麥鎮中校友代表校友會向梁老師致送紀念相集一本,內有前特首董建華校友親臨中華、育華校友會聯歡聚餐晚會之照片。梁老師翻閱後,甚為高興,語重心長地說,希望校友會及校友們繼續發揚「中華精神」,為祖國為香港多做好事。

不覺間,已到午膳時間,我們一起陪同梁老師進入餐廳,然後握手道別,並祝他健康長壽。此時此刻,場面親切溫馨。

校友欲與梁老師聯繫,可致電6709 6033轉。

(回頁首) 


 會務追蹤 

昔日您以母校為榮 今日母校以您為傲

06年校友聯歡盛況空前

榮譽秘書 吳柏富

200692日晚上,兩校校友會假座港島金鐘統一中心名都酒樓舉辦周年聯歡聚餐。是晚校友出席人數是空前的多,增長率是25%,氣氛格外熱烈。

日子越久人數卻越多

取得如斯成果,全靠各屆理事、代表的辛勤努力,亦有賴校友們擁有的一片愛校之心,難怪有些一同赴會之校友子弟,百思不得其解地輕輕的問:「點解你地會咁長情?都停辦廿幾年了,但參與活動的人數卻有增無減?」年少稚臉的他們,著實摸不透經歷過幾許風風雨雨的中華、育華校友的學子情懷!這是一份真摯的師友情誼,歷盡百劫的考驗,塑造了顆顆赤子心靈,不離不棄地守護著這塊丰碑!

多少校友博學多才、服務社會、縱橫政經,多少學長為國家民族、輾轉南北、飽歷風霜,真是藏龍虎。難怪有云:「校友是個無形資產」,懇借一位學長曾經深有體會地稱許其學弟李頌明的贈言與大家一起共勉──「昔日您以母校為榮,今日母校以您為傲」!

動員工作如開「自動波」

為了辦好這次聚會,以李頌明、李郭全校友為首的總指揮部,帶領11位工作小組成員展開細緻有序的準備工作;中華、育華各屆理事代表通過會議提出各項積極建議,特別是加強文字寄遞、電郵通訊。各屆代表在發出「尋人」號召之餘,更每人多走一步,譬如強社的徐惠瑜、江美心、李玉枝等校友採取「分組通知無一遺漏、不卑不亢願者參與」的聯絡策略﹝註:該屆每年的參加人數都保持高紀錄﹞,結果就像顏文浩校友讚譽那樣:「好似開『自動波』咁」,發揮了『狼陣團隊』──觸角敏銳、積極主動、敢於拚博的良好效應。此外,「可憐」的新風社聶鳳貞校友,珥措齔蛬E餐期近而人數不斷增加,一日多變的席間協調編排,慘被折騰得「享受」了好幾晚無奈的失眠,真是徒呼奈何!

去年中華、育華校友會周年聯歡聚餐圓滿結束了,美好回憶正好驗證了諾貝爾的名言:「成功,往往眷戀那些設想周到的人」。

(回頁首) 


 員動態

「十年一慶」活動拾穗

資料搜集吳柏富

2005年起在兩個校友會「周年聚餐聯合工作小組」倡議下,開始為該年適逢「十年一慶」的屆別送上生日蛋糕一個聊表心意,並安排「牛一」屆別校友在聚餐會中,宴上台舉行切蛋糕儀式,好讓與會校友得以分享其喜悅及致以祝賀,其實各屆亦有自行舉辦各適其式的「賀壽」活動,現將部份內容「曝光」,如有疏漏,祈為包涵。

2003 永紅社/1973/育華第五屆﹝理事:王玉興、吳國樑、俞倩玲﹞

魚涌某酒家舉行慶祝畢業30周年班級聯歡聚餐,時藉「沙士」過後,但校友仍然踴躍參與,宴開3席;

2004 1974/育華第六屆﹝理事:郭漢文、趙承基、蔡澤梅﹞

於中環某會所舉行慶祝畢業30周年班級聯歡聚餐,出席者約30人;

  2005 群社/1955屆﹝理事:陸長錫、麥鎮中﹞

為慶祝畢業50周年,於 93日校友會聚餐當日上午,舉行「母校巡禮」一天遊活動,一行28人租旅遊車乙部,由北角天后站出發,先上太平山頂再往旭龢道母校舊址緬懷,在香港仔石排灣午膳後,再經淺水灣直赴赤柱,車上進行「記綽號比賽」興高采烈,晚上與同屆校友董建華出席當晚的校友會慶祝活動〔見左圖〕;

2005 1975/育華第七屆﹝理事:吳國權、譚寶玲﹞

為慶祝畢業30周年假借港島小西灣某校舉行燒烤活動,出席人數約20人,其中不少是「失散」十多20年的同學亦重聚;

2006 勇社/1956屆﹝理事:陳翰遠﹞

為慶祝畢業50周年,聯同梁愛詩校友合共11人出席校友會聯歡聚餐,並上台進行切蛋糕儀式;該屆校友之紀念活動仍意猶未盡,相約於200728日再與梁愛詩校友晚膳慶賀;

2006 健社/1966屆﹝理事:周福明、吳鑄坤﹞

為慶祝畢業40周年,自行組織番禺/東莞2天遊,校友及家屬參加踴躍,除探訪該屆校友在東莞開設之工廠,到袁祟煥故園及寶墨園參觀外,其後又回港某酒家舉行聯歡聚餐,參加者31人,個個盡興而歸;

2006 1986/育華第八屆﹝理事:何艷桃、祁慶忠﹞

為慶祝畢業30周年,積極動員同班校友出席校友會聯歡聚餐,人數由歷年保持之15人激增至26人,在會上齊齊切蛋糕。

 


編輯出版小組策劃及統籌:黎保裕、黃潔玲

採寫及編輯:黃潔玲、熊德鎏、黃潔如美   編:李明德

   行:趙善能、吳柏富、李頌明、祁慶忠